-
Salomon推出完全可回收的XT_PU.RE鞋,采用生物法回收PET纤维+TPU材料制成现代山地运动生活方式品牌Salomon,与CARBIOS、远东新世纪(FENC)合作,为其标志性的Salomon XT_PU.RE系列鞋款创造更具可持续性的版本,同时保持其高性能。通过与CARBIOS和远东新世纪的合作,Salomon获得了从复杂PET废料中通过生物法回收的高质量聚酯纤维。Salomon利用这种可持续的聚酯重新思考了这款鞋类的设计,使其完全可回收(鞋面和鞋底)。 Salomon致力于设计产品和负责任的创新,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性能并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在INDEX系列(首款完全可回收的跑鞋)取得成功的基础上,Salomon继续探索更负责任的产品开发方法。标志性的Salomon XT_PU.RE系列鞋款经过重新设计,主要使用可回收和可再循环材料,确保该品牌的耐用性、舒适性和性能保持不变。鞋面经过彻底重新设计,分为两部分,采用来自复杂废料的优质再生PET纤维。这些材料在贴合度、舒适度、耐用性和颜色方面与原生纤维的质量相匹配。结合原始型号的热塑性聚氨酯(TPU)鞋底,这种重新设计打造出了一款完全可回收的鞋款。 CARBIOS和远东新世纪通过提供由100%生物法回收PET制成的优质纤维来应对Salomon的挑战 Salomon与CARBIOS和远东新世纪的合作中,使用100%生物法回收的高品质聚酯纤维制作这款鞋的鞋面。该工艺始于处理目前无法回收的复杂PET废料(有色、混合、受污染)。CARBIOS利用其无溶剂生物法回收技术,将这些PET废料分解成其原始单体PTA和MEG,然后由远东新世纪将其重新聚合成完全回收的PET纤维,并纺成优质长丝,然后进行染色工艺。凭借其垂直整合的专业知识,远东新世纪确保工艺的每一步都符合Salomon的高标准,提供具有高性能和耐用性的生物法回收聚酯纱线。 Salomo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uillaume Meyzenq表示:“我们很自豪能够支持与CARBIOS和远东新世纪的这一开创性合作,这标志着我们在管理行业产生的废物并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远东新世纪研发执行副总裁廖瑞芬表示:“远东新世纪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已有36年,在机械、物理和化学回收方面开发了回收的PET/聚酯。通过与致力于PET/聚酯生物法回收的CARBIOS合作,远东新世纪利用完全整合的研究和生产能力,探索了PET/聚酯回收的所有可能性,这些能力创造了高纯度的再生原料,可以投入现有的生产线,为Salomon等知名品牌客户规模化生产高质量产品。” 2025-02-10 【节能环保】
-
强强联合!厦门绿洲与聚赛龙合作,共推PCR塑料高效利用1月16日,东江环保所属厦门绿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绿洲”)与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赛龙”)在深圳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并签署协议。图:聚赛龙董事长郝源增与聚赛龙董事长郝源增双方分别代表厦门绿洲和聚赛龙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详情合作详情 根据协议,未来,双方将在塑料再生领域,尤其是PCR塑料的高效回收与低碳利用方面展开合作。此次合作对厦门绿洲塑料造粒产能提高、品质提升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厦门绿洲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不断创新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创新、市场洞察与品牌建设方面的优势,与聚赛隆在促进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携手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绿色资源再利用方案,实现互利共赢与可持续发展。厦门绿洲与聚赛龙 厦门绿洲是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拥有年处理33万吨废弃资源能力,是第四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第一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企业、工信部第六批绿色工厂,入围工信部《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及福建省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通过了废塑料分拣配送中心及再生塑料颗粒GRS认证。聚赛龙是一家专业从事新材料领域改性通用塑料、改性工程塑料、改性特种工程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拥有通用改性塑料、改性工程塑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塑料合金等产品系列,核心产品通过了美国UL认证、CQC认证。 2025-01-23 【节能环保】
-
重点针对“洋塑料”,“全球南方”掀起反“垃圾殖民”潮为遏制环境污染、重塑家园生态,东南亚国家相继实施塑料垃圾进口禁令。综合泰国《曼谷邮报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等媒体日前报道,泰国、印度尼西亚已宣布自今年1月起全面禁止进口塑料垃圾。早在这之前,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就已表态加入反对“垃圾殖民”的浪潮。曾是全球塑料垃圾进口大国的中国,早在2018年就决心将包括塑料垃圾在内的四大类“洋垃圾”拒之门外。 数十年来,全球塑料垃圾的生产和贸易激增,高收入国家热衷以“回收”名义将其出口到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却不具备良好回收能力的低收入国家,这种以经济利益换取“倾倒特权”的行为被一些环保人士称作“垃圾殖民”。据估计,2023年全球塑料废弃物管理市场规模约为370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431亿美元。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世界排名前十的塑料垃圾出口国大多是拥有完善回收处理系统的发达国家,其中七个欧洲国家的塑料垃圾累计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71%,每年出口达440万吨。德国年均出口量约68.8万吨,排名第一;英国年均出口量约60万吨,占其国内塑料垃圾总量的61%。这些垃圾被运输到世界各地,尤以发展中国家较为集中的“全球南方”为主。 2018年之后,泰国成为美、日等国的塑料垃圾主要进口国。泰国官员称,2018年至2021年该国进口超过110万吨塑料垃圾,2023年仅日本就向泰国出口5万吨塑料垃圾。据英国《卫报》报道,泰国进口的塑料垃圾往往疏于管理,许多工厂选择焚烧处理而非回收利用,“微塑料”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泰国自今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进口塑料垃圾。该决定是泰国塑料废物管理计划(2018-2030)的一部分。泰国政府强调,这是为了防止在本国出现发达国家垃圾泛滥而采取的措施。 印尼国家废弃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该国3820万吨废物中约有 38.25%仍未得到妥善处理。其中,食物垃圾占到39.65%,其次是塑料垃圾,占19.21%。印尼环境部长哈尼夫表示,该国正在努力处理大量垃圾,这严重影响到国家生态环境和社会福利。哈尼夫称,塑料垃圾进口禁令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垃圾。他还敦促所有垃圾进口商从上游部门着手,积极为解决印尼垃圾问题作出贡献,而不是优先考虑经济利益。 报道称,不少研究表明,垃圾出口会引发性质恶劣的“低价竞争”,迫使垃圾流向环境监管最薄弱的国家,而这类国家往往缺少完备的净化手段。英国《卫报》调查发现,美国企业每年向其他国家出口超过100万吨有害废料,其中大部分运往墨西哥和加拿大。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垃圾制造国,也是塑料垃圾的主要出口国。美国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签订贸易协议或者利用走私等方式,将大量塑料垃圾出口或偷运到东南亚、非洲等地区。 加拿大魁北克省自然资源部前部长马蒂娜·奥勒特表示,“无法接受加拿大沦为美国的垃圾桶”。她曾阻止蒙特利尔附近扩建垃圾填埋场,该地在2022年接纳了约4.7万吨美国的有害垃圾。美国前环保局办公室主任巴恩斯·约翰逊坦言,垃圾出口存在监管不足问题,“没人知道墨西哥各工厂的排放情况,以及它们如何被监督、可能暴露于哪些风险”。 2025-01-22 【节能环保】
-
中国再生资源集团到爱博绿考察,推动废弃电器电子废弃物回收2025年1月16日,中国再生资源集团考察团到爱博绿考察调研,爱博绿CEO唐百通、副总裁庄广春热情接待,双方围绕WEEE(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弃物业务链及两网融合回收体系等合作议题展开交流。此次考察,深化了爱博绿和中国再生资源集团的合作意向。 座谈会上,CEO唐百通介绍了爱博绿的业务模式与发展成果。他表示,爱博绿已成功构建起覆盖全国681个城市的回收网络,其电子废弃物、废旧金属、报废汽车等六大业务链不断延伸,涵盖回收、处理、拆解、处理、再利用及销售等环节。同时,爱博绿积极探索两网融合模式,在推进“两网融合”进社区方面成功打造了多个示范案例,具有较强的复制化和推广化潜力。 考察团代表陈伟华指出,中国再生资源集团作为循环经济国有企业,具备全国回收网络布局优势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希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对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探索研究,推动两网融合进社区等绿色产业的深度合作。 在交流过程中,双方围绕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渠道拓展、处理技术升级、市场推广策略及两网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多项共识。 2025-01-21 【节能环保】
-
宜家零售商投资 10.3亿美元给回收公司1月15日,全球最大的宜家零售商英格卡集团(Ingka Group)的投资部门表示,它将为回收基础设施做出贡献的公司投资约 10 亿欧元(10.3亿美元)。这一投资计划是英格卡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支持宜家的“完全循环”目标和2050年的无抵消净零目标。具体来说,这笔资金将用于建设回收基础设施,包括塑料制品和床垫的回收设施,以提高回收效率,减少废物进入垃圾填埋场。 2017 年,英格卡集团成立了循环投资计划,投资于有助于向循环经济过渡的公司,重点是改变塑料、床垫、纺织品、木材和食物垃圾。目标是发展盈利业务,避免数百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并增加市场上回收材料的可用性。自 2017 年以来,英格卡集团估计投资组合公司总共回收了约 270 万吨材料,避免了超过 940 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在循环投资组合中避免碳排放的示例 回收床垫:RetourMatras 回收床垫,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材料以供再利用。他们以工业规模生产 repoliol,这是一种循环替代品,可在新的泡沫产品中替代化石基材料,并被包括宜家在内的各种客户用于 31 条室内装潢和床垫产品线。该公司在荷兰、英国和法国设有工厂,年总产能为 250 万张床垫。 回收家用塑料:Morssinkhof Rymoplast 是领先的消费后塑料回收商,为全球和本地品牌的产品生产再生塑料。英格卡集团的投资使 Morssinkhof Rymoplast 的塑料回收能力翻了一番,达到每年 515,000 吨。如今,Morssinkhof Rymoplast 在比利时、德国、波兰和荷兰拥有 11 家回收工厂,并已开始在比利时建设两家新工厂。 创新技术:Next Generation Group 是一家提供经济和生态高效解决方案的公司集团。NGG 通过其子公司提供广泛的创新和面向未来的塑料回收解决方案,以及用于处理有机废物的先进解决方案。 2025-01-20 【节能环保】
-
双百亿”项目!强强联合:打造99.9%纯度PCR再生塑料供应链2025年1月13日,海尔智家旗下青岛海绿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海尔再循环)与丰田通商(中国)有限公司(丰田通商)在青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开展家电、汽车领域塑料再循环业务,共同开发高品质PCR再生塑料产品,纯度高达99.9%,致力于建立汽车循环供应链,满足汽车行业对再生塑料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塑料循环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PCR原料供应链,家电回收是关键 PCR再生塑料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新材料,主要来源于日常消费后的家用电器、汽车等二次回收提取的塑料。然而,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带动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率为37.17%,同比增长3.72%,剩下的大部分则是被不规范拆解或者是通过翻新后进入二手市场,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资源浪费。反之,如果将废旧家电回收拆解并应用于汽车、日化、OA等领域,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有利于节约资源。优势互补,共建高品质PCR供应链 在此次合作中,海尔再循环、丰田通商将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共建汽车行业高品质PCR供应链。丰田通商是丰田集团成员丰田通商株式会社的全资子公司,在汽车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4年4月,原金属资源循环部门和化学品部门统合,成立了新的循环经济部门。该公司将利用其在汽车行业的强大销售渠道和对各国化学品法律法规的了解,支持开发可用于汽车行业的PCR产品,在进出口时遵守化学品法律法规,并扩大在中国和海外的销售。 海尔再循环作为海尔智家在再循环领域的重要布局,依托海尔智家营销网、服务网、物流网、回收网、渠道网优势资源,创新“五网融合”回收模式,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废旧家电回收触点网络,能够保障高品质、大规模且可溯源的家电废旧塑料供应。同时,海尔再循环布局了行业首家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从拆解、清洗、造粒等全流程控制产品质量,具备开发和稳定供应高品质PCR产品能力,将助推汽车行业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循环科技引领,产出循环新材料纯度高达99.9% 对于高品质PCR供应链来说,完善的回收体系和领先的科技实力缺一不可。除了搭建全国最大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体系,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还引进行业内最先进的高品质塑料清洗分选产线和循环新材料生产线,实现循环科技引领。 目前,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每年可拆解废旧家电200万台,循环材料再生3万吨。基于行业领先的循环科技,工厂拆解出的废塑料中金属杂质、玻璃、铜线等去除率100%,含杂率<0.2%,产出的循环新材料纯度达99.9%,物性近乎0衰减,可直接替代新料应用于汽车保险杠、内饰套装、脚踏板等部件,不仅可以实现减碳降本,也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 2025-01-17 【节能环保】
-
8部门联合发文!浙江省海洋“拉网式”清理,力促塑料高值再生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海洋经济发展厅、省商务厅等8部门印发实施《浙江省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实施方案》,首次在全省沿海城市全域开展拉网式的海洋垃圾清理行动! 此次行动聚焦海洋垃圾量大面广、治理部门职责不清、主体责任界定不明、长效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实施海洋垃圾常态化治理体系建立、源头减量、精细化管理、上岸规范化处置、数字化监管、再生高值化利用等6大措施:一、建立健全海洋垃圾常态化治理体系 建立海洋垃圾全链条闭环治理体系,组织常态化开展垃圾入海防控与清理整治,推动海洋垃圾海上监测、监管。到2025年底,沿海各设区市海洋垃圾清理、收运、处理网络实现全覆盖。二、陆海联防推进海洋垃圾源头减量 以入海河流周边乡镇(街道)为重点,强化固废收运和处置体系建设,推进设施升级改造和废弃物减量化,完善区域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推动完善河湖长制,加强巡河管护工作。三、分片明责加强海洋垃圾精细化管理 创新湾滩海洋垃圾清理管理模式,压实海漂垃圾治理单位责任,做到岸滩可视范围内无垃圾堆存。以渔港和海水养殖集中分布区为重点,推进海水养殖设施升级改造,督促引导渔民加强海洋垃圾收集和转运。四、科学分类推进垃圾上岸规范化处置 建设完善海湾沿岸镇村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加强港口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严格垃圾处置全过程监管,做好收运处置工作。鼓励海洋垃圾再生资源的回收,涉及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的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五、技术迭代强化海洋垃圾数字化监管 首次提出了以数字化手段实施垃圾常态化监测。加强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建立海洋垃圾一体化调查监测制度。加强海洋垃圾数智化监管水平,加快建设数字化治理政府端监管平台。六、推进海洋塑料再生高值化利用 为保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此次行动提出明确责任体系、强化资金保障、加强监督考核、强化宣传参与等4项保障措施,积极营造海洋垃圾共治共管、海洋环境共保的良好氛围,推动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2025-01-16 【节能环保】
-
PCR纯度达99.9%!海尔智家再循环与丰田通商达成战略合作为了保障汽车领域高品质循环新材料供应,1月13日,海尔智家旗下青岛海绿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再循环”)与丰田通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田通商”)在青岛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合作开展家电、汽车领域塑料再循环业务,共同开发高品质PCR再生塑料产品,纯度高达99.9%,以建立汽车循环供应链,满足汽车行业对再生塑料不断增长的需求,共同推动塑料循环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家电循环到塑料循环,共建高品质PCR供应链 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新材料,PCR再生塑料主要来源于日常消费后的家用电器、汽车等二次回收提取的塑料。然而,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带动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率为37.17%,同比增长3.72%,剩下的大部分则是被不规范拆解或者是通过翻新后进入二手市场,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资源浪费。反之,如果将废旧家电回收拆解并应用于汽车、日化、OA等领域,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有利于节约资源。在此次合作中,海尔再循环、丰田通商将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共建汽车行业高品质PCR供应链。丰田通商是丰田集团成员丰田通商株式会社的全资子公司,在汽车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4年4月,原金属资源循环部门和化学品部门统合,成立了新的循环经济部门。 该公司将利用其在汽车行业的强大销售渠道和对各国化学品法律法规的了解,支持开发可用于汽车行业的PCR产品,在进出口时遵守化学品法律法规,并扩大在中国和海外的销售。海尔再循环作为海尔智家在再循环领域的重要布局,依托海尔智家营销网、服务网、物流网、回收网、渠道网优势资源,创新“五网融合”回收模式,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废旧家电回收触点网络,能够保障高品质、大规模且可溯源的家电废旧塑料供应。同时,海尔再循环布局了行业首家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从拆解、清洗、造粒等全流程控制产品质量,具备开发和稳定供应高品质PCR产品能力,将助推汽车行业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循环科技引领,产出循环新材料纯度高达99.9% 对于高品质PCR供应链来说,完善的回收体系和领先的科技实力缺一不可。除了搭建全国最大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体系,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还引进行业内最先进的高品质塑料清洗分选产线和循环新材料生产线,实现循环科技引领。目前,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每年可拆解废旧家电200万台,循环材料再生3万吨。基于行业领先的循环科技,工厂拆解出的废塑料中金属杂质、玻璃、铜线等去除率100%,含杂率<0.2%,产出的循环新材料纯度达99.9%,物性近乎0衰减,可直接替代新料应用于汽车保险杠、内饰套装、脚踏板等部件,不仅可以实现减碳降本,也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 当前,塑料循环经济已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立足未来,海尔智家将不断加大再循环产业布局,扩大循环新材料在家电、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并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成果,为实现循环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来源:废塑料新观察(R-11) 2025-01-15 【节能环保】
-
南京环境集团与“化销江苏”签约,合作攻关废塑料资源化为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着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1月9日上午,南京市城建集团所属南京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化化销江苏分公司(简称“化销江苏”)举行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合作详情 签约仪式上,中国石化化销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楚新和南京市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龚成林先后发表致辞。 中国石化化销江苏分公司作为中国石化产业链条上面向终端市场的化工品营销专业化公司,在废塑料循环回收、再生产品市场开发等领域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丰富市场经验。 南京环境集团作为南京市环境环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主体和全市废旧物资循环体系建设主体单位,是南京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主力军,本次双方合作对循环经济产业链延链强链和打造全市废旧物资循环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合作双方表示将依托优势资源整合、技术研发共享共同开展南京市再生资源市场、大件分拣中心等再生塑料资源化利用现状调研,推进废弃油脂资源化等相关工作,围绕南京市生活垃圾中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和分选技术进行联合科研攻关,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合作废塑料回收及再生利用 双方领导、代表首先参观了"智慧城建云控中心”,听取智慧城市系统平台情况介绍并通过可视化界面观摩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安全监管、运营分析、科学决策、应急处置”智慧城建领域的最新应用。最后,与会人员进行座谈交流。 未来,双方将以本次签约为契机,共同致力于在循环经济领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围绕废塑料回收及再生利用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实现“城市矿产"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促进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助力全市循环经济向可持续发展迈进。 2025-01-14 【节能环保】
-
阿拉伯塑料展关注AI与可持续发展,签署超2亿元项目1月9日,在迪拜举行的第17届阿拉伯塑料、石化、回收与可持续发展展览会(ArabPlast 2025)圆满落幕。展会期间,阿联酋及海湾地区与欧洲石化公司签署了总价值超过1亿迪拉姆(约合人民币2亿元)的合作协议,旨在启动生产环保原材料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项目。环保政策和技术进步 重塑塑料行业 今年的展会为期三天,重点关注环保政策与人工智能对塑料和石化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据阿联酋通讯社报道,有参展企业负责人表示,环保政策和技术进步已成为重塑塑料行业的两大关键驱动力。这些因素不仅促使企业采用更可持续的生产和回收模式,也促进了创新在各个环节中的深入应用。 “Ecopolymers”和“Ecopatch”公司的执行总监哈立德·卡比指出,塑料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面临严峻的环保挑战。他强调,推广回收和垃圾分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尤其是在食品相关领域,更需严格遵守健康标准以确保安全。同时,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也正在推动企业采纳更多可持续技术与措施。 “FAM Recycling”总经理巴萨尔·加达瓦拉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塑料回收至关重要。通过追踪塑料垃圾来源,人工智能能够减少垃圾填埋量,并显著降低成本。此外,根据联合国框架制定的全球统一回收政策预计将在今年底出台,该政策旨在推动各国采用有效的回收战略,从而降低行业成本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日本企业“Shibaura Machine”的负责人山野·阿德表示,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正在显著提升塑料制造效率。例如,通过远程监控与自动化操作,公司能够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他强调,此次展会为企业与客户展开初步讨论提供了宝贵机会,在食品包装轻量化材料等扩展项目中,人工智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2025-01-13 【节能环保】
-
首次!玉米和甘蔗提取淀粉,聚乳酸(PLA)制成的生物塑料瓶!近日,印度喀拉拉邦灌溉基础设施发展公司(KIIDC)宣布计划从塑料瓶转向生物塑料瓶。 这一举措据信是印度国内首创,将使用由聚乳酸(PLA)制成的生物塑料瓶,这种材料来源于玉米和甘蔗等作物中的淀粉。 新的生物塑料瓶将是透明的,外观与传统塑料瓶相似,并将包括完全可生物降解的包装组件,包括瓶盖和标签。目前正在进行实验性试验,以评估这些材料的有效性。 生物塑料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能够在六个月内于土壤中分解。此外,如果进行焚烧,它们设计成不会对环境污染做出贡献。最初,KIIDC计划生产一升装的瓶子。 为了促进这一过渡,KIIDC与一家初创公司“8 Specialists”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该公司将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瓶子的制造将在KIIDC位于Thodupuzha和Aruvikkara的设施中进行,使用该初创公司提供的生物泡沫。 虽然,这些生物瓶的预计成本预计是传统塑料瓶的五倍,但最终定价将在实验性生产阶段完成后确定。 2025-01-10 【节能环保】
-
中国科大团队研制出新型仿生可降解复合薄膜近日,中国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仿生可降解复合薄膜,其高强度、高阻隔性和优异的光学性能,为食品、药品等包装材料领域提供了新的选择。 据科研成果转化团队负责人李德涵介绍,该款聚乳酸高性能复合薄膜材料,基于团队首创的纳米云母片的宏量合成方法,将得到的纳米云母片与聚乳酸复合实现了材料性能的全面升级。该材料的力学拉伸强度高达100 MPa,同时具备优异的阻隔性能。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在堆肥条件下,60 天内即可完成降解,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科研团队在提升性能的同时,通过纳米填料的加入,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一创新为其在柔性传感、高阻隔薄膜和电子器件基底等多个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团队还通过自主研发的装置设备,实现了复合薄膜材料的仿生有序组装,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李德涵说:“我们产品有三大核心技术,分别是云母纳米化技术、原料合成技术和薄膜成型技术。” 李德涵说,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开始关注并采用可降解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该材料在食品、药品以及高端可持续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2025-01-08 【节能环保】
-
又一省级环保集团成立,地方国资大举杀入环保12月28日,经青海省国资委批准,由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的青海省生态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青海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飞虎主持揭牌仪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汤宛峰、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杨扬、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海满、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财共同为公司揭牌。项目概况 汤宛峰在致辞中表示,作为青海首家省级生态环保国有企业,青海省生态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承担着全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主力军、统筹生态环境治理主抓手、引导国有资本发展环保产业主平台的重要使命,是名副其实的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主力军。公司成立后,要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方向,着力打造成为业务布局合理、核心主业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综合生态环保企业;要发挥国企榜样示范作用,守法合规经营,在开展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咨询服务、运行维护等业务时,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打造精品工程、标杆工程;要突出主业、聚焦实业,立足青海生态资源禀赋,发挥资金、人才、技术优势,加快探索符合省情实际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模式。 企查查显示,青海省生态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汪根存,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环保咨询服务;生态保护区管理服务;生态资源监测;环境应急治理服务;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水污染治理;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等。 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实控人为青海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青海省生态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是2024年成立的第二家省级环保集团。今年7月16日,新疆环保循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疆环保集团”)揭牌成立。 新疆环保循环产业集团是新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级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固危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环境检测、环境影响评价、环保工程、节能服务、环保大数据等业务。地方国资大举杀入环保 近年来,地方国资成为环保产业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市自治区成立环保集团。其中浙江省有两个省级环保集团分别为浙江省环保集团和浙江生态环境集团。浙江省环保集团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亿。由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独资控股, 实际控制人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生态环境集团成立于2023年,注册资本15000万元,由浙江浙财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独资控股,实际控制人为浙江省财政厅。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甘肃润陇环保集团,二者的控股股东为华润环保,为央企控股的省级环保集团。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是内蒙古省级环保产业平台,主要业务范围为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产业发展。2021年12月,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新增注册资本约人民币 52.04亿元,华润环保通过单方非公开协议认购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华润环保持有内蒙古环保投资集团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甘肃润陇环保集团成立于2022年12月23日,注册资本1亿元,由甘肃省新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与甘肃省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实际控制人为甘肃省国资委。经营范围包括固体废物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光污染治理服务;生态恢复及生态保护服务;水污染治理;生态环境监测及检测仪器仪表制造;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环境应急治理服务。2023年10月,甘肃省国资委宣布与华润环保就出资入组润陇环保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据第三方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显示,本次增资控股完成后,润陇环保集团注册资本达到2.94亿元,华润环保以66%的持股比例成为大股东。循环经济,地方环保集团成标配 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做大做强循环经济产业。省级环保集团的成立,是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通过精细化分拣和高值化利用废旧物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消息,到2025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目标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这显示了循环经济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国家对其发展的重视。 2025-01-07 【节能环保】
-
注册资本5亿元,全国首家地市级资源循环集团建立!12月23日,莆田市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获批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标志着全国首个地市级资源循环集团正式落户莆田。图:法定代表人蔡志俊,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营业执照项目概况 这是2024年10月总书记就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作出“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是党中央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重要决策部署”的重要指示以来,成立的全国首家地市级资源循环集团。 莆田市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蔡志俊表示,集团将围绕城市服务管家、资源循环利用、碳金融平台、绿色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链,全方位推进市场化转型,为莆田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莆田市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将深入践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莆田市市委市政府,推进木兰溪综合治理工作部署,肩负起加快构建覆盖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资源循环再利用体系的重大使命,落实“项目+资源、产业+资本”两大发展模式。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现有的资源回收网络,打造资源回收利用循环链条。确保各类废旧物资,能够得到精细化分拣及高值化利用,让有限的资源,成就无限的循环。 下一步莆田市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将深化拓展“城市服务管家、资源循环利用、碳金融平台、绿色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链,谋划莆田地区零碳循环经济产业园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莆田学院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筹建资源循环利用研究中心。全方位推进市场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莆田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同时,该公司还将积极探索创新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来源:废塑料新观察(R-11) 2025-01-06 【节能环保】
-
Gevo与LG化学继续开发生物基丙烯,续签协议!1月2日,北美环保燃料企业 Gevo与LG化学宣布延长双方现有的联合开发协议。使用Gevo的乙醇制烯烃 (ETO) 技术,继续开发用于可再生化学品的生物基丙烯。 生物基丙烯主要用于生产生物基聚丙烯(PP),可用于替代化石基产品。作为各种塑料制品的环保原料,一旦实现商业化,生物基丙烯可作为直接替代品用于汽车内饰和外饰、地板和尿布,以低碳足迹或负碳足迹的生物基材料替代石油产品。 生物基丙烯的开发路径目前有 3 种,并且由于欧美较早完成经济转型并推动环保政策,国外化工巨头在生物基丙烯方面做了较多的探索。详情如下所示: (1)生物乙醇制丙烯。该方法通常利用玉米、甘蔗等发酵制成的生物乙醇转化为烯烃的技术。如2023年4月,LG化学与Gevo签订联合研发协议,其中Gevo负责提供生物乙醇(Bio-Ethanol)制造丙烯(Propylene)的技术,LG化学则通过联合研究和建造工厂,旨在提供100%的生物基产品,有望比现有产品减少90%以上的碳排放。而鲁玛斯则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利用生物乙醇生产可再生绿色聚丙烯的所有成熟、低能耗技术的技术供应商,公司于2023年启动了首个世界级生物基聚丙烯项目。 (2)生物丙烷脱氢。世界可再生能源巨头Neste就有生产生物丙烷的NEXBT技术,早在2019年就和北欧化工合作,并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工业规模进行可再生丙烷脱氢的案例。 (3)生物异丙醇脱水。三井化学曾报道在开发用不可食用的植物生产异丙醇(IPA),然后脱水得到丙烯单体的技术。2022年3月3日,三井化学宣布子公司普瑞曼(Prime Polymer Co., Ltd.)成为日本第一家商业化生产生物质聚丙烯的企业。不过它用的丙烯也可能是由Neste生产的100%生物基碳氢化合物来制备的。 除此之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原石化生物基聚烯烃项目于2023年10月份启动,2024年9月初成功产出合格产品,首批产量达2500吨,成为国内首款生物基聚烯烃产品。今年9月, 中石化化销华中积极推广,先后有13家客户参与试用,多家客户表现出购买意向,并成功开出首单,实现了生物基聚乙烯产品的突破。 2025-01-03 【节能环保】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