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5年9期
P. 109

测试与分析
                                                                                                  TEST AND ANALYSIS



                    式中 ρ 为密度, =(ν x ,ν y ,ν z )为速度矢量,S m 为            R h =1/h 式中,是单位壁表面积上的对流换热热阻
                                                                      .
                                                                     2
                质量源项,由于本文中流体不可压缩,且不存在质量                           [(m K)/W]。
                源,因此 (1) 式可简化为         . =0,即速度的散度为 0。
                p 为静压力, 为应力张量,            为重力, 为外力(包              2 热油系统模型建立
                括源项)。应力张量的表达式 :                                   2.1 模型简化
                                           2
                                
                                                
                                               
                                 ( v + ∇
                                  τ = µ ∇   v T   ) − ∇ ⋅ vI                 (3)  热油系统的主要参数如表 1,环境温度为恒温 20
                                
                                                
                                           3
                                
                                                                                        3
                                                
                    ∂                                            摄氏度,系统总流量 65 m /h,假设油属性不随温度变
                              ρ SST k-ω 2
                                                   S +
                    湍流模型采用       )    v (Γ ∇ 模型,湍动能 k 和比耗散      化。在进行对流换热分析时,以热油系统中重复出现
                                                       G
                       ρ
                                            G − 
                                                Y +
                      ( ) k + ∇ ⋅ 
                                          ) k + 
                             ( kv = ∇ ⋅ T 
                          τ =
                             µ ∇
                                        T  ) − ∇ ⋅
                                 ( v + ∇
                                           2 vI
                                              k
                                                 k
                                       k
                                                        b
                                                    k
                     t ∂
                                               
                              
                率 ω 的传输方程 : ( v + ∇    v 3     vI  
                               µ ∇
                            τ =
                                         ) − ∇ ⋅
                                
                                           3
                                
                                                
                   ∂  ∂ ∂ ( ) k + ∇ ⋅ ( kv     ) = ∇ ⋅ (Γ ∇  ) k +  G − Y +  S +  G  的管道结构为分析对象,如图 1 所示。管道加热器由
                            ρ
                     ρ
                                          )
                             (
                                      k
                                         ω
                                                      b
                                       k (Γ ∇
                             (ρω kv = ∇ ⋅
                   t ∂  (ρω + ∇ ⋅ ρ  ) ) v = ∇ ⋅ (Γ ∇ k + k  ω k  k − Y Y + + k  S + G G ω b (4)  空心管和加热棒组成,为了对比分析空心管对温度场
                      (ρ
                                                  w S +
                                           ) G+ G −
                         ) ) k + ∇ ⋅
                                                     ω
                     t ∂ t ∂            k        k   k  b         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无空心管的加热器模型,如图 2
                                       t −
                  ∂              q =  MC P  ( 2  t 1 )
                       )
                     ∂ (ρω + ∇ ⋅ (ρω   ) v = ∇ ⋅ (Γ ∇ ω ) G+  − Y +  S +  G  b (5)  所示。
                         )
                                      k
                                          ) = ) G+
                   t ∂  (ρω + ∇ ⋅ (ρω q = ) v = ∇ ( h t − ( ⋅ Γ ∇ ω  ω ∆ − w  Y + ω S + ω G
                     t ∂              w  t k  f  h t ω  w  ω  ω b
                                         )
                                 MC
                                        t
                                     (t −
                              q =
                                           t ∆
                    式中,G k 代表平均速度梯度所产生的湍动能,G ω                                     表 1 主要参数
                                         1
                                    P
                                       t ∆ 2
                                   MC
                                q = q = ( 2P  t = t−  1 )            参数名称                     值
                                      1
                                        )
                                       t
                与其对应,为平均速度梯度所产生的比耗散率。                      k 与                                20
                                          R =
                                           h h t∆
                                   ( h t −
                               q =
                                       h
                                                                    环境温度 /℃
                                       f
                                             ∆
                                 q =  w ( h t − t f  ) =  h t      总流量 /(m . 3  -1
                                      w
                                                                           h )
                                       t ∆ =
                 ω 为有效扩散系数,Y k       t ∆ 与 Y ω  t ∆为湍流耗散,S k 与 S ω 为  加热器功率 /kW               65
                                 q =
                                           t ∆
                                                                                              40
                                   q = 1
                                        = R
                源项,G b 与 G ωb 为考虑浮力的影响。                           加热器表面积 /m   2              1.404
                                         h
                                      1
                                     h
                                          R
                                           h
                                                                                           3
                1.2 传热基本理论             h                              油属性      密度 1 044 kg/m ,动力黏度 0.049 Pa·s,比
                                                                                                             .
                                                                                          .
                                                                               热 1.55 kJ/(kg K),热传导率 0.131 W/(m K)
                    传热过程是由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基本
                传热方式组合形成的。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以热对流
                的方式进行能量输送,依靠流体的运动,把热量由一
                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称为热对流。热对流是传热的
                另一种基本方式。若热对流过程中单位时间通过单位
                                  2
                面积有质量 M[kg/(m . s)] 的流体由温度 t 1 的地方流至
                t 2 处,其比热容为 c p [J/(kg . h)],则此热对流的热流密
                度应为 :
                                q=MC p (t 2 -t 1 )              (6)
                    传热工程涉及的问题往往不单纯是热对流,而是
                                                                               图 1 热油系统三维模型
                流体与固体直接接触是的换热过程,传热学把它称为
                “ 对流换热 ”,也称为放热。而且因为有温度差,热对
                流将同时伴随热传导,所以,对流换热过程的换热机
                制既有热对流作用,亦有导热作用。故对流换热与热
                对流不同。计算对流换热的基本公式 :
                                  T   2    
                             ( v + ∇
                                   v
                                          vI
                                     ) − ∇ ⋅
                        τ =  µ ∇ q=h(t w -t f )=hΔt                         (7)
                            
                                            
                                       3
                                            
                            
                ∂  ( ) k + ∇ ⋅ ( kv = ∇ ⋅ (Γ ∇  ) k +  G − Y +  S +  G  图 2 热油系统中重复结构的三维模型(左);加热器表
                    式中 t w 为固体壁表面温度,单位℃, t f 为流体温度,
                            
                             )
                          ρ
                   ρ
                                                k
                                             k
                                          k
                                   k
                                                    b
                 t ∂
                单位℃,Δt 为壁表面与流体温度差,单位 ℃。h 为对                                           面(右)
                流热表面传热系数,其意义是指单位面积上,流体同
                ∂
                            
                     )
                                                S +
                                  (Γ ∇
                                           −
                                     ω
                                                    G
                         (ρω
                 (ρω + ∇ ⋅
                                             Y +
                             ) v = ∇ ⋅
                                       ) G+
                                                      b
                                          ω
                                                     ω
                                   k
                                              w
                                                 ω
                壁面之间的单位温差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能量。h                          2.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t ∂
                                       )
                               MC
                                   t −
                                      t
                            q =
                的大小表达了该对流换热过程的强度。按热阻概念改                               模 型采 用 多 面体 网 格进 行 离 散,局 部 剖 面图 如
                                  ( 2
                                      1
                                 P
                             q
                                         ∆
                写的热流密度表达式 : t=   ( h t −  f  ) =  h t             图 3 所示,局部最小尺寸为 1  mm,棱柱层数为 3 层。
                                  w
                                   t ∆  t ∆                       对 流 换 热 分 析 模 型 的 边 界 条 件 如 图 4 所 示, 分 析 中
                               q =  =
                                  1   R                                  (8)
                                   h   h                          不仅要对模型施加流场边界条件还要施加温度边界
                2025     第   51 卷                                                                      ·57·
                      年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