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4年10期
P. 131
企业管理 李建青 等·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控制管理
展,我们可以单纯的将作业过程分为作业前、作业中 质测量,确定空间内无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物品,且
和作业后进行逐项分析,复杂的是在作业过程中会伴 含氧量满足要求时方可进入。清除或置换完成后需对
随着一系列不可预知的风险,需要多方人员时刻提高 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检测地点为作业空间的上中下
警惕,绷紧安全弦。 或近中远三个方位,存在危险性的空间可采用泵吸式
3.1 作业前准备阶段 气体检测报警仪,作业单位不具备检测能力时需委托
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存 有能力单位进行开展,检测结果必须如实记录,气体
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编 浓度检测合格,方可作业。经检测,有限空间内气体
别作业方案,并经本单位相关人员审核和批准。建立 浓度不合格的,必须采取强制通风措施进行置换。进
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所有人员安全职责, 行通风置换时需参照置换气体的质量在原物质排出口
确定作业现场负责人为总负责人,负责调度和指挥相 进行气体检测,置换气体比原物质重时,需在下方通
关工作,确定监护人员的监护职责,作业人员在进入 气,在上方出口检测,置换气体比原物质轻时,需在
作业前进行全面培训,救援人员准备所有救援设施并 上方通气,在下方出口进行检测,直到检测结果合格
执行紧急救援职责。监护人员可以由现场负责人兼任。 为止。此时对作业人员佩戴齐全个体防护用品与安全
应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对作业方案、人 防护设备情况进行再次检查,所有设施需根据作业环
员、设备等方面进行审批,并签字确认,未经审批不 境选择,必备品一般有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
得擅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呼吸防护用品、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照明灯和对
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 讲机等。
员进行风险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作业过 3.2 作业实施阶段
程中关联的内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作业操作 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和个
规程及作业过程中应急救援措施等,签字确认并在现 体防护用品等符合要求后,作业现场负责人方可许可
场公告栏上张贴。检查各项设备设施的完好性和有效 作业人员进入场所作业,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应正确
性,例如检测仪是否检测准确、安全帽是否在有效期 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并与监护人员进
内、救援设施是否架设牢固齐全,现场为爆炸性环境 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作业前 30 min 内对空间进行气体
或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物品时,通风设施是否有效,防 检测,作业中间中断 30 min 需重新进行气体检测,作
爆等级及防爆类型是否契合,直达操作面,是否切断 业过程中需持续对气体进行检测,可采用佩戴连续式
有毒有害来源等。设置围栏,防止非作业人员或车辆 气体检测仪或泵吸式连续气体检测仪,2 h 记录一次
进入作业区域,在围栏上安装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检测数据,需作业过程中需持续进行通风。
同时在围栏入口设置安全告知牌,告知牌登记协议、 监护人员在执行监护职能时,不可离开作业现场,
人员、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相关信息,施工过程中 落实紧急预警、防止外人进入作业区域以及防止外人
有占道影响交通或者交叉断路作业的,在路口处安装 开启切断装置等职责。作业期间,不论任何人发出预
指示牌及警示灯,人员穿戴配备反光条的服装,确保 警信息均要停止作业,立即撤出作业地点,作业人员
人员安全。 要时刻观察自身精神状态、防护设施的完好性以及其
进出口打开前需经参照工艺及物质特性,同时经 他风险情况。
现场负责人确认,方可开启,有爆炸性危险或易燃物 3.3 作业结束阶段
质的区域进出口开启需采用专用工具。作业过程中可 作业完成后,作业负责人要对作业人员、监护人
能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侵入作业空间的, 员以及应急人员的数量进行统计,同时对作业空间内
需采取封堵、隔离和切断等措施,同时在切断处悬挂 人员撤离情况进行落实,确认无人后方可关闭进出口,
警示牌,警示牌摘除原则为 “ 谁悬挂谁摘除 ”,其他 落实工完料净场地清,逐步完成现场清理、工具撤离、
人员一概不可移位或摘除,防止无关人员意外开启或 设施功能恢复等工作。
移除隔离设施。同时对空间残留物质进行清除或置换, 3.4 应急救援阶段
清除置换时切忌采用其他有毒、易燃物品进行溶解或 一旦发生事故。作业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本单位
反应,防止出现新的危险源,无法避免时需对剩余物 报告事故情况,并利用作业前准备的救援器材组织现
年
2024 第 50 卷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