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胎公司利润大增91%,4年增长6倍3月18日,锦湖轮胎公布2024年财务数据,全年收入45322亿韩元(折合人民币23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2%;利润4333亿韩元(折合人民币22.8亿元),增长91%。与2020年相比,收入增长1倍,利润增长6倍。 2024年,锦湖轮胎聚焦产品创新、市场拓展和产能布局等关键领域,实现了经营质量与效益的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2024年,锦湖轮胎18英寸以上大尺寸轮胎占比达到41.8%,增加3.7个百分点,扩大了高收益产品的市场份额,推动企业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 此外,锦湖轮胎通过技术升级、产品优化,满足多元化需求,特别是在新兴的新能源汽车轮胎市场赛道上。2024年锦湖轮胎在中国市场重磅推出新能源汽车轮胎品牌EnnoV系列产品。EnnoV是行业首个在全部规格的量产产品上,采用高负载能力设计技术和泡沫静音棉材料的系列产品。同时,锦湖轮胎还推出了PS72、TA92等高端、高附加值新产品,强化了产品组合,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助力。 当地化销售方面,锦湖轮胎深入研究海外市场的消费者偏好,制定针对性的市场策略,推动产品和服务国际化。通过抓住欧洲及北美轮胎需求增长的机遇,2024年在欧洲、美国、中国市场均实现显著增长。 在全球轮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锦湖轮胎持续推进全球化生产布局,以强化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供应链韧性。2024年在提高锦湖越南工厂产能的同时,加强与双星在资源共享、物流运输、产能布局等方面的协同,不断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下一步,锦湖轮胎还计划通过进一步拓展海外产能,提高对欧美市场的销售额和影响力。 2025年是锦湖轮胎发展的重要一年,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锦湖轮胎将以创新为引擎,持续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稳健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行业注入新动能,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2025-03-20 【轮胎】
-
知名胎企发布全球化战略,加速智能制造布局近日,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GTC)在新加坡举行的Tyrexpo Asia 2025轮胎展会期间,顺利举办了主题为“共驱未来趋势”的GTC Visionary Night 2025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该公司的最新成就和未来发展规划,还强调了其在全球市场布局、技术革新及绿色生产方面的承诺。 活动中,贵州轮胎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鹍向与会的海外客户介绍了公司加速全球市场扩展的战略,并特别提到了年产600万条乘用车轮胎的智能制造项目。这一项目旨在通过AI驱动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来填补市场空白,促进GTC在全球轮胎市场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GTC已成为中国轮胎行业首家荣获全球“灯塔工厂”称号的企业,彰显了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此外,GTC还发布了2026年PCR(乘用车轮胎)项目,该项目依托于先进的智能制造体系,致力于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保证高端品质。ADVANCE TYRE(越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与贵州轮胎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游杰在会上详细解读了GTC的国际化战略,强调了技术协同、本土化运营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除了战略交流外,GTC Visionary Night 2025还融合了文化表演,如萨克斯演奏、舞蹈表演等,将商务洽谈与文化艺术体验相结合,为参会者提供了一场独特的视听盛宴,进一步强化了GTC作为全球化品牌的文化多元性。 此次盛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贵州轮胎正在加速其高端化转型和全球化布局的步伐,以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同迈向低碳智能的新时代。 2025-03-20 【轮胎】
-
获全球客户青睐,海大轮胎惊艳亮相新加坡展2025年3月12日~14日,新加坡轮胎博览会(2025 Tyrexpo Asia)在新加坡金沙会展中心盛大举办,海大集团副总经理郭建勇率队出征。 海大集团旗下两个主业子公司(四川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凯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外贸团队携公司多款新产品、明星产品亮相本次盛会,精彩呈现了海大集团的创新成果及技术实力。 展会上,海大集团展示了公司主打品牌"HAIDA"、"TIANFU"、"COPARTNER"、"MILEKING"的不同系列产品,有高性能跑车轮胎、越野车轮胎、公制轮胎、轻载轮胎、载重轮胎以及新能源电动车轮胎、出租车专用轮胎等,覆盖了不同客户的多种需求。 海大集团国际化的新品矩阵在与全球轮胎企业同台竞技中脱颖而出,以强劲的技术创新实力和可靠的专业化服务获得观展客户的广泛好评。 其中,乘用子午线轮胎越野全路况X-T轮胎HD877外形粗犷,设计独特;新能源汽车轮胎HD302EVT花纹细腻,安全静音; 商用子午线轮胎长途高速系列轻卡轮胎CP985A,轻卡无内胎7.00R15LT HD160以及针对东南亚市场研发的斜交轮胎9.00-20-20 superlug性能优异,深受客户认可,吸引了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以及中东的科威特、沙特等各国经销商驻足观摩。 此次展会作为亚洲轮胎行业的顶级盛会,汇聚了全球领先品牌、行业专家和专业买家,是拓展国际市场和深化行业合作的绝佳平台。海大集团抢抓机遇,以匠心独运的设计和优异的性能,现场收获订单100万美元,意向订单300余万美元。 近年来,海大集团通过参加各类国际专业展会,稳步扩大外贸市场,加强国际市场渠道建设,展示民族轮胎品牌形象。 未来,海大集团将持续以“做一条让消费者放心的好轮胎”为使命,不断深化技术创新,研发制造出更多“差异化、特色化”安全优质的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信赖,让“海大造”轮胎驰骋世界。 2025-03-20 【轮胎】
-
中国轮胎出口迎开门红,首两月销量突破1亿条大关3月18日,海关总署发布2025年1至2月轮胎贸易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中国轮胎出口规模持续攀升,多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月度数据同比稳步增长 1月,国内橡胶轮胎出口总量达7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5%,出口总额约140.07亿元,同比提升4.2%。其中,新型充气橡胶轮胎表现尤为突出,单月出口量75万吨,同比增长2.1%;出口金额133.9亿元,涨幅达3.9%。若以数量计算,1月该类轮胎出口6336万条,同比激增12.4%。 2月出口势头不减,轮胎总出口量59万吨,同比增长4.4%,出口额107.95亿元,增幅6.2%。新型充气橡胶轮胎贡献显著,出口量57万吨,同比上升4.9%;出口金额104.32亿元,同比增长6.9%。按条数统计,2月出口4376万条,同比微增1.2%。累计出口量创新纪录 1-2月,中国橡胶轮胎累计出口138万吨,同比增长3.3%;出口总额248.01亿元,涨幅5.1%。其中,新型充气橡胶轮胎出口总量达132万吨,同比增速3.3%;出口金额238.22亿元,增长5.2%。 值得关注的是,前两月新型充气橡胶轮胎出口数量首次突破1.07亿条,总量达1.0713亿条,同比增幅7.5%,创下同期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数据不仅反映海外市场需求旺盛,也凸显中国轮胎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国际市场对高性价比轮胎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轮胎企业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19 【轮胎】
-
玲珑轮胎亚太海外首家培训中心在泰国开业3月16日,值玲珑亚太地区经销商会议召开之际,玲珑轮胎与SANGUAN YANGYONT CHUMPHON CO., LTD(以下简称SYY)共同打造的亚太海外首家培训中心在泰国隆重开业,标志着玲珑在亚太地区的服务体系迈向新台阶,对提升服务标准,增强经销商能力,为消费者带去更加专业、高端的品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玲珑轮胎副总裁徐永超与SYY董事长Mr. Prasert Tanpibulsak,以及来自亚太地区经销商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开业典礼现场气氛热烈,各方代表对培训中心的开业表示了热烈祝贺和高度期待。 该培训中心位于泰国春蓬府,是通往泰国南部的门户之地,占地面积达456平方哇(约1600平方米)。培训中心内设有培训区、教室、实践工作室以及服务区(Brand shop),为学员和经销商提供了一个全面、专业的培训环境。 培训区配备了先进的培训设备和教材,能够容纳50多名学员同时学习。教室和实践工作室则结合理论与实践,确保学员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服务区则模拟真实服务场景,提供轮胎拆卸与安装、车轮定位、车轮平衡等多种服务,以及电池、刹车片、发动机油、减震器、轮辋等汽车零件的销售与服务。 此外,服务区内还设有大型顾客休息室和咖啡馆,为顾客在等待服务时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和饮品服务。这一贴心设计不仅提升了顾客体验,也进一步彰显了玲珑对服务品质的极致追求。 玲珑轮胎副总裁徐永超致辞表示:“此次与SYY共同打造的培训中心,是玲珑在亚太海外布局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为服务商和经销商创建标准和安全,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我们也期待通过这一中心,将玲珑的高端品牌和现代创新的轮胎产品带给更多消费者。” SYY董事长Mr. Prasert Tanpibulsak也对培训中心的开业表示了高度认可:“玲珑轮胎作为全球知名的轮胎品牌,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一直备受赞誉。我们很高兴能够与玲珑携手合作,共同打造这一高端培训中心。相信通过这一平台,我们的经销商将能够更加专业、高效地服务消费者,共同推动玲珑在泰国市场的持续发展。” 玲珑亚太海外首个培训中心的成立,是对国际销售全球化、区域化、本土化理念的进一步丰富,既推进玲珑在泰国本土销售能力、网络建设、服务水平、用户品牌心智的提升,同时,有助于打造样板,向其他市场进行优秀实践的输出和拓展。 未来,玲珑将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继续在美洲、欧洲、非洲、中东等地完善服务体系,建立更多培训中心,为渠道伙伴和车主用户提供轮胎和非轮胎的产品和服务,密切合作、创造价值! 2025-03-19 【轮胎】
-
轮胎模具龙头,营收利润双双大增!3月18日,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财报。 数据显示,2024年,豪迈科技营业收入为88.1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2.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11亿元,增长24.77%。 这两项核心财务指标纷纷创下历史新高,彰显出企业良好的经营成效。轮胎模具、大型零部件机械产品、机床产品三大板块业务齐头并进,订单饱满,产品产线全力运转。 其中,轮胎模具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6.51亿元,增长22.73%;毛利率39.59%,减少3.1个百分点。 据介绍,2024年,豪迈科技不断进行工艺优化革新,自主研发、更新模具制造专有装备,持续进行产线改造助力自动化升级,在确保产品质量持续稳定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优势。 该公司继续推动国际产能建设,泰国工厂于2023年10月扩建完毕投入使用后,产能持续提升;墨西哥工厂于2024年4月正式开业并投入生产运营,丰富了全球生产服务体系。 报告期内,豪迈科技轮胎模具业务订单量充足,内销增速优于外销。受内外销等产品结构变化、人员数量增加及薪金增长等因素的影响,轮胎模具业务毛利率水平有所降低。 2025-03-19 【轮胎】
-
美国 PET 瓶回收现状与未来趋势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塑料回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23 年,美国 PET 瓶回收领域传来消息,其回收率达到了 33%,创下自 1996 年以来的最高纪录。长期以来,美国 PET 瓶回收率一直在 30% 左右徘徊。 市场的变化也为 PET 瓶回收带来了新的趋势。如今,轻量化瓶子愈发受到市场青睐。NAPCOR(北美国家 PET 容器回收协会)专家在接受 Waste360 专访时指出,消费者为节省开支,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品牌瓶装水,而这类产品通常更轻。轻量化不仅顺应市场潮流,更是 PET 的一大显著优势,它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以及材料使用量,对环保事业大有裨益。 从再生 PET 的应用来看,在加拿大和美国,瓶子对再生 PET 的消耗量持续攀升。2023 年,瓶子消耗的再生 PET 比例高达 59%,在历经五年的持续增长后,达到了历史新高。同时,美国瓶子的再生含量比例也稳步上升,平均再生含量已达 16%。这一成果得益于企业的自愿承诺以及法规的压力,以加州为例,其规定 2025 年饮料瓶再生含量需达到 25%。 在回收产能方面,目前美国的 PET 瓶回收产能为 30 亿磅,足以处理所收集的 20 亿磅 PET。然而,若要实现收集率达到 50%(如加州 2030 年目标),则还需额外投入 20 亿美元来扩大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再生 PET 的应用领域占比在近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2019 年,美国有 41% 的再生 PET 进入纺织纤维领域,34% 被用于瓶子。到了 2023 年,纤维用量比例降至 26%,而瓶子应用比例则大幅跃升至 59%。这一变化与地毯市场的走势密切相关。高存款利率和疫情的双重冲击,使得房地产行业受挫,地毯需求随之下降,进而导致该领域再生 PET 用量减少。倘若未来地毯需求得以恢复,那么不同行业对再生 PET 的需求之争必将加剧。对于纺织行业而言,过度依赖从瓶子获取再生 PET 并非长久之计,该行业需要构建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加大对衣服、地毯等产品中纺织纤维的回收力度。毕竟,聚酯在大多数纺织应用中占比颇高,纺织行业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成功实现纺织产品的回收并重新用于纺织生产。 在提升 PET 瓶回收率的措施上,押金制已被证明行之有效。它能够促使更多高质量材料进入回收环节。美国若想推动 PET 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推广更多的押金制。当然,随之而来的挑战是如何确保收集体系能够快速扩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并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原料。 美国 PET 瓶回收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市场趋势的变化,还是不同行业对再生 PET 的需求竞争,亦或是回收体系的完善,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携手推动 PET 瓶回收事业朝着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2025-03-19 【节能环保】
-
开启工业4.0,这地轮胎迈入智能新时代作为全国重要橡胶轮胎生产基地,广饶县今年正式开启工业4.0转型,智能产线高效运转助力一季度外贸出口“开门红”。智能升级驱动增长,龙头企业领跑 山东永盛橡胶集团一季度订单总额超7亿元,其中德国订单达3000万元。18英寸及以上大规格轮胎占比同比提升20%,预计出口产值增长15%。2023年,永盛投资15.1亿元建成智能工厂,仅用1年投产,成为广饶轮胎迈向工业4.0的标志。 广饶县商务部门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展会,抢抓订单并推动研发升级;贸促会搭建对接平台,促成埃及、保加利亚采购商合作意向。全县轮胎企业加速“出海”,政府稳外贸政策成效显著。产业升级规划明晰,目标千亿规模 《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明确广饶为“橡胶轮胎产业核心功能区”,计划2028年产业营收超1000亿元,培育3-5家领航企业,7家以上全球轮胎75强企业。重点提升高端制造水平:子午化率达97%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95%,打造20家智能工厂示范点,并创建5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新增产能聚焦高端,项目密集落地2024年初,三大项目备案: 欧米驰(山东)轮胎投资年产1200万条高性能半钢子午胎智能生产线; 固友(山东)橡胶建设年产5万吨非公路轮胎生产线; 永隆橡胶(永盛子公司)启动年产1000万套新能源汽车轮胎智慧工厂项目,拓展半钢业务。 稻庄镇2025年还计划推进雄鹰智能工厂升级、华盛全钢胎生产线改造等技改项目,年内新增至少2家智能工厂。淘汰落后产能,迈向集约化发展 过去数年,东营淘汰超3000万条落后轮胎产能,政府严控新项目标准,推动存量升级。广饶轮胎在摆脱“互联互保”债务危机后,正以集约化、智能化布局迎接新一轮增长,稳健迈向国际高端市场。 2025-03-18 【轮胎】
-
5万亿产值目标引领,再生材料产业2025年将迎爆发式增长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及“再生材料”,强调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这标志着再生材料产业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根据国家规划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5.1亿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 为实现这一目标,2024年10月1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天津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这是我国首家以循环经济为主营业务的一级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宇指出,作为中央企业,进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重点任务是通过科技创新破解长期存在的破坏性野蛮拆解问题,提升再生资源产业链后端产品的附加值和应用领域。此外,作为再生资源利用的“国家队”,集团将致力于建立全行业协同发展的服务平台,推进行业整合与高质量发展。目前已经有所动作。2024年底,中国资源循环集团通过旗下华润环保在深圳斥资6亿元,成立了两家全资子公司,深度布局资源循环利用及新能源领域。再生材料产业的痛点 在市场化端,再生材料和循环经济相关项目的融资频次并不高。据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从2023年至今,该领域共有73家公司完成融资,融资规模大多在千万级别,融资轮次多处于天使轮、A轮等早期阶段。这表明再生材料产业在资本市场上尚未获得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再生材料行业目前仍面临一些痛点。首先,再生材料下游使用缺乏系统、完整的行业规范和标准,部分品类材料的下游需求不明确,导致推广速度较慢。例如,在再生塑料领域,曾存在同样性能下再生塑料成本高于原生塑料的情况,这使得其经济效益较低,限制了市场推广。然而,从长期来看,一旦再生材料的经济性和性能优势得到验证,并突破规模量产和销售壁垒,其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另一位硬科技投资人表示,目前再生材料产业的核心痛点包括回收体系碎片化和商业化成本过高两方面。前者主要是由于缺乏稳定的再生原料供应,比如废塑料、废纤维的回收未成体系,影响了后端的回收利用;而后者主要是替代材料、回收技术等成本仍相对较高,这还要靠持续的技术迭代来逐步解决。再生材料产业的未来展望 尽管再生材料产业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政策红利、技术创新及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再生材料”,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发力循环经济的决心。后续预计有关再生材料的行业政策与标准,特别是食品级再生材料安全标准有望系统性完善。地方政府层面也将出台一些支持再生材料企业发展、刺激再生材料消费的利好政策,例如产业园区招引奖补、税收优惠、价格补贴等。 再生材料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不仅能降低资源依赖与碳排放,还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再生材料产业有望突破现有瓶颈,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5-03-18 【节能环保】
-
祝贺!中化橡机通过“彭志深高级工程师工作室”认定为进一步加强先进橡胶机械行业的技术力量,发挥企业技术领衔人传帮带作用,中化橡机在益阳基地建立的彭志深高级工程师工作室顺利通过2024年度益阳市高级工程师工作室建设项目认定。 中化橡机作为橡胶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以科研创新为发展动力的橡胶机械数智化企业,深耕橡胶机械的炼胶、硫化、平板、成型、挤出等技术,主导、参与制修订的国家/行业标准,负责起草橡胶密炼机和轮胎硫化机的国家标准。目前,公司拥有有效专利超过400项,软件著作权21项。 中化橡机建有2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的3个基地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或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公司密闭式炼胶机广泛应用于轮胎、输送带、电线电缆、摩擦材料、医用橡胶等行业领域。 彭志深作为高级工作室领衔人,全国橡胶塑料机械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任、中国中化T5专家、中化橡机创新研发中心首席技术官(CTO),肩负着炼胶项目团队主设计者和负责人的重任。在她的带领下,中化橡机研发的密炼机系列产品涵盖了1.5L到1000L不同容量的啮合型和切线型三十多种机型,已广泛应用于轮胎制造、橡胶制品领域。其中,一步法智能炼胶生产线等多项技术和大容量啮合型密炼机、多项串联密炼机生产线、超大切线型GN700密炼机等多款产品为自主首创研发,助推我国轮胎制品行业节能环保及炼胶技术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彭志深高级工作室共有3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5人,中级工程师11人。 通过高级工程师工作室的建设,中化橡机将集中力量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推动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如聚焦AI智能、高效节能炼胶装备的研制,在推出AI智能GE580/GE1000T串联密炼机、AI智能GN300终炼密炼机以及AI XJ416双螺杆挤出压片机等创新产品后,继续在连续混炼/湿法混炼等前瞻性技术和装备方面加强研究,做好相关试验,争取有所突破,并围绕数字化制造、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率开展工艺优化,包括YY-16型无裂纹合金堆焊材料研究和推广应用。同时也助力企业传帮带青年技术骨干,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至此,中化橡机既建立了高级工程师工作室,又拥有大师工作室。中化橡机三明基地于2022年通过“林志能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桂林基地于2019年通过桂林市“杨庆良大师工作室”,充分展示了企业研发生产的人才实力。 未来,中化橡机将继续发挥自身科研与人才优势,不断在橡胶机械行业追求创新和突破,为打造全球领先的橡胶和轮胎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2025-03-17 【橡胶机械】
-
总投资51亿轮胎新项目正式启动日前,安徽玲珑轮胎有限公司年产1400万套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项目——生活区及配套工程(一标段)开工仪式在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盛大举行。现场礼炮齐鸣、掌声雷动,宣告这一重大工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作为项目首期工程,一标段将率先启动核心设施建设。据官方披露,该项目总投资达51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54.42万平方米,分三期实施。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1200万套高性能乘用车及轻型卡车子午胎、200万套重型卡客车专用子午胎的规模,进一步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自规划阶段起,该项目便引发多方关注。项目依托六安市裕安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资源,预计可大幅提升区域经济活力,新增大量就业岗位,并带动橡胶、物流等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作为当地重点引进项目,其战略意义备受政府与行业认可。 项目承建方安徽中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表示,将严格遵循“质量为先、安全为本”的原则,调配精锐团队全力推进工程进度,强化全过程安全管控,确保打造标杆级精品工程,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5-03-17 【轮胎】
-
永荣锦江&意大利兰蒂奇合作,实现从“垃圾”到“高端成衣”的涅槃重生3月13日,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荣锦江”)与意大利兰蒂奇集团(RADICI GROUP,以下简称“兰蒂奇集团”)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双方就消费后再生领域的长期战略合作举行了签约仪式。 本次活动以“向‘绿’而行,向‘新’而生”为共同信念,依托兰蒂奇集团全球领先的高性能聚合物技术,永荣锦江将实现E-SUNLON®爱赛纶消费后再生纤维从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完整闭环,推动企业绿色化战略落地,携手抢占全球循环经济的产业制高点。强强联合,重塑绿色再生价值链 据了解,自2023 年合作意愿萌芽到慕尼黑ISPO展上的方向锚定,从消费前再生切片的试样量产到消费后再生纤维的定向开发,从实验室参数调试到意大利总部的技术确认,经过两年的共同努力,永荣锦江和兰蒂奇集团迎来了这场跨越东西方的绿色之约。 “本次合作的‘绿色心脏’——‘爱赛纶®再生尼龙纤维’,以废旧纺织品为原料,通过兰蒂奇集团的超临界分离技术,实现了从‘垃圾’到‘高端成衣’的涅槃重生,获得了GRS、EPD、LCA 三重国际认证,代表着永荣与兰蒂奇对地球的庄严承诺。”永荣股份总经理汪建根表示,通过与聚酰胺领域领军企业兰蒂奇的深度绑定,永荣锦江将加速技术迭代,构建从再生切片到高端纤维的闭环竞争力,依托兰蒂奇在欧洲工业市场的百年积淀,打开绿色产品全球化应用的“新视窗”,以实际行动回答时代的绿色命题。 RADICI FIL总经理Nicola Agnoli表示,绿色和可持续是双方共同的愿景,本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合作伙伴关系的正式化,未来双方将共同致力于绿色再生聚酰胺原材料和再生类产品的研究和开发;RADICI YARN总经理Bernardo Staiano表示,消费后再生纺织品回收是兰蒂奇一直关注并不断研发的方向,也非常愿意与永荣锦江共同努力,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长; 兰蒂奇中国区总经理Aaron孙斌表示,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了永荣锦江在规模、生产线、研发创新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兰蒂奇的优势在于欧洲市场的沉淀、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等,双方强强联合必将进一步赋能绿色纺织价值链,打造更强的竞争力。破界创新,开启中意合作新范式 在座谈环节,双方围绕绿色再生纱线在欧洲的市场前景、尼龙行业竞争格局及合作带来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的资源共享、PA66产品专项合作与联合推广、品牌联合推广和市场营销策略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双方将通过技术共享与资源整合,加速产品迭代与全球市场布局,成功打造“爱赛纶”消费后再生纤维的销售闭环,推动绿色循环经济落地。 2025-03-17 【节能环保】
-
万力轮胎海外项目正在高效推进!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万力轮胎加速布局全球化战略,首个海外工厂落子柬埔寨。作为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布局,这座规划年产千万级轮胎的现代化工厂正高效推进建设,为中国轮胎产业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自开工以来,万力科学组织施工流程、强化多工种协同作业,各环节衔接井然有序,两个月的时间,综合楼基础钢筋绑扎进度突破90%,炼胶车间土方开挖接近收尾,配套道路管网建设同步实施,厂区东侧道路水稳层施工完成80%,再次诠释了 “万力速度” 的内涵。 万力轮胎在轮胎制造领域开创中国自主轮胎技术超过30项第一,包括第一款V、W、Y速度级别高性能轮胎、第一款17至30英寸大尺寸高性能轮胎、第一款防爆胎、第一款超级宽胎、第一款轨道走行轮等。 在工程建设方面,万力从化工厂600万条产能扩建,用时9个月实现奠基到达产,开创了行业先列。 万力轮胎正以创新驱动践行智造强国战略,将“万力智造”、“中国智造”推向全球,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万力力量。 2025-03-14 【轮胎】
-
全球峰会,轮胎公司获两项大奖近日,第17届全球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社会及治理峰会,正式举行。 在颁奖典礼环节,普利司通亚太、印度、中国公司,获得两项铂金奖。其中一项为“最佳环境卓越奖”,另一项为“印度最佳企业奖”。“最佳环境卓越奖”,是为表彰普利司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 在中国,这家轮胎厂商,发起了多项保护性举措。其在天津和无锡等地开展植树活动,种植柿树和桃树,为鸟类栖息提供场所。 在无锡,普利司通组织学生观察户外动植物,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力量。 这些项目,充分展现了企业在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实践和贡献。全球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社会及治理峰会,是亚洲负有盛名的CSR和ESG表彰奖项计划之一。 截至目前,普利司通亚太、印度、中国公司,已连续8年在该峰会获奖。 2025-03-14 【轮胎】
-
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王江平: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期待更强助力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而生物降解塑料作为传统塑料的理想替代品,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迟瀚宇/摄) 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行业总产能达196万吨,2024年产量约40万吨,原料及制品总产值约130亿元。 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分解的材料,原料多来源于可再生资源,如淀粉、纤维素等,与传统的石油基塑料相比,具有显著的环保优势。 “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已打通原料单体制备、树脂合成、树脂改性与复合、下游应用全产业链,拥有关键技术工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一些产品已在餐饮业、超市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王江平委员同时指出,行业前行的道路亦非坦途,还面临多重挑战。比如,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产能过剩风险加剧;“禁限塑”政策执行监管有待加强;可降解塑料标准化研究相对较晚,标准体系不健全;可降解塑料与传统塑料未进行严格分类处理,回收体系不完善等。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政策不仅为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还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 “2025年是我国各类禁限塑目标(阶段性目标)实现之年。”王江平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实施监管力度,切实推动塑料污染源头治理。 王江平委员还建议有关部门持续推进生物降解塑料标准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可降解塑料的定义和分类标准,明确要求不能完全降解为水、二氧化碳等的产品不得标称“可降解”,推动行业规范和高质量发展。 “建议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生态环境、税务等部门加强政策支持。”王江平委员表示,比如,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渠道,支持生物降解塑料重点项目研发;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推动各级政府及大型国有单位集中采购、率先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将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纳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探索开展碳交易。 回收处理一次性塑料制品不仅有助于解决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助于推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健康发展。王江平委员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加强产品推广应用和回收处理。比如,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开展示范应用项目,加快推动生物降解材料在农林牧渔、日用消费品、包装、汽车用品、建材等领域推广应用。构建高效便利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回收渠道,提升化学回收、循环利用的占比,将不便于回收利用的产品通过市政有机垃圾堆肥方式进行处置,减少焚烧与填埋处理比例。 2025-03-14 【节能环保】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