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橡塑技术与装备》2025年7期
P. 50

橡塑技术与装备
            HINA R&P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染和颗粒特性诱发呼吸系统病变。已报道了塑料纤维                           2.5.3 皮肤接触
             和颗粒吸入,特别是暴露工人呼吸道和间质性炎症反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但并不是完全密不透
             应而导致呼吸困难。环境浓度低,易感人体能有类似                           风的。个人护肤用品中洗面奶、化妆品等陆续检出微
             病变风险。                                             塑料。护肤用品中微塑料粒径大多数是小于 100 μm,
                   塑料垃圾分解成微塑料颗粒后,通过不同途径进                       部分甚至小于 10  μm,而人体皮肤毛孔孔径小至 40~
             入大气。塑料废物堆积开放场地、填埋场等,风力将                           80  μm [35] ,微塑料容易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微塑料还
             微塑料细小颗粒扬起,被吹到任何区域,最终沉降到                           能通过口腔黏膜、眼部等进入人体,能在体内累积,
             地面或水体 ;洗合成纺织品释放出微小纤维颗粒,通                          并对消化、免疫、内分泌等多个系统造成影响。
             过衣物干燥和气流进入空气 ;车轮与道路摩擦形成微
             小轮胎磨粒,其含微塑料,随道路交通排放物一同释                           3 治理与展望
             放到空气中,通过气流扩散到环境中                [29]  ;建筑材料含          20 世纪初开启了合成塑料时代,100 多年来世界
             微塑料,聚合物涂料、塑料颗粒填料等,在施工、拆                           塑料工业飞速发展。由于使用与回收不善,白色污染
             除时,受到风力或其他机械作用,其微塑料颗粒可被                           与微塑料危害给人类留下不少隐患,微塑料已对海洋、
             释放到空气中。                                           土壤、空气、水源、人体等造成有直接危害和间接危
             2.4 微塑料对水源的危害                                     害  [36] ,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微塑存在于水源,被称为 “ 水中 PM2.5”,视为一                      (1)加强塑料使用管理立法。加强立法是解决微
             种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                           塑料污染问题重要举措,通过法律法规实施,进一步
             胁  [30] ,其在水源中污染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全球性                     监控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公民环保素养,促进公
             环境问题。据《科学》杂志评估,2016 年全球产生塑                        民参与微塑料污染整治工作,公民是生态环境直接受
             料垃圾中有 1  900~2  300 万 t(11%)进入了水生生态               益者,也是塑料污染直接来源者。规范废旧塑料分类
             系统。据 CNN 报道,全球人均每周摄入约 2 000 颗微                    回收管理,做好循环利用工作。
             塑料颗粒    [31] 。塑料颗粒经过河流、污水处理厂等排入                      (2)加强国际合作。微塑料污染是全球性问题,
             水中含微塑料,化妆品颗粒,树脂颗粒等,其微塑料                           单一国家努力难以取得成效,国际合作成了推动微塑
             由大型塑料垃圾经理化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造成分                           料治理重要途径。其协同制定监管标准和监测,互享
             裂和体积减小形成微塑料           [32] ,还包括渔网、家电废弃            技术和经验,研发微塑料治理技术,实现全球内数据
             塑料。微塑料是次生塑料,随着不同来源的塑料量输                           互通和信息沟通,为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准确依
             入增大,水中丰度增加,导致微塑料转化。当暴露在                           据。通过国际协同合作,实现全球微塑料污染治理,
             环境,微塑料分解为纳米塑料,具有更高环境风险。                           生态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2.5 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                                        (3)加强替代品开发与生物降解技术。推广生物
             2.5.1 饮食摄入                                        降解塑料应用,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                [37] 。多使用环保
                 2018 年 SCHWABL   [33]  等在人类人体粪便中检查            绿色塑料材料,如 POK 聚酮           [38] 。开展应用生物技术
             出来了微塑料,证实了微塑料进入人体的可能,微塑                           对微塑料降解的研发         [39] ,推广国内高分子材料循环与
             料通过水源、土壤等途径进入水生生物和农作物体内。                          升级回收研究先进成果          [40]  和黑色液态地膜、解决 “ 白
             人类在食用含有微塑料食物,将微塑料摄入体内。海                           色污染 ” 难题。通过各种努力,从各个源头做好控制,
             洋生物摄取海洋中微塑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食                           从根本上杜绝塑料垃圾料直接进入自然环境                   [37] ,是解
             物塑料包装、存储容器等都能释放微塑料颗粒,伴随                           决微塑料污染根本,共同筑起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
             食物或饮料进入人体。                                        康屏障而一同努力。
             2.5.2 呼吸吸入
                 微塑料颗粒可悬浮在空气中,增加了人类接触风                         参考文献 :
                                                               [1]  “ 限塑 ” 多点综合治理智慧 [N]. 云南日报,2020-02-12.
             险。人们呼吸时会吸入直径小于两微米微塑料,其可
                                                               [2]   邓义祥,雷坤,安立会,等 . 我国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源头
             经呼吸道进入肺部,在肺部持续存在,并对肺部健康                               控制对策 [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0):1 042-1 051.
             造成影响    [34] 。                                    [3]   Thompson R C, Olsen  Y, Mitchell  R  P,  et al.Lost at  sea:

                                                                                                         7
             ·6·                                                                               第 51 卷  第 期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