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驿站+蓝色工厂:温州打造海洋塑料再生闭环,撬动海外市场
- 来源:废塑料新观察
- 浏览数:149
- 发布时间:2025-06-25
- 分享到:
“法国客户又下新订单了!”温州沃铂文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套套质地透明、刻度清晰的学生文具用尺正在生产,而它的前身是海洋废弃塑料瓶。该公司总经理赵温亚表示,由于这批出口文具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材料,公司可以获得关税减免,还促进企业收获了大笔订单,在出口中赢得先机。
“蓝海驿站”:开启渔民增收与海洋环保的双赢之门
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是一个热门话题。温州在沿海7个县(市、区)均设置了“蓝海驿站”,让沿海3公里内生产生活产生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有了“栖息所”,并以比市场价高出10%至15%的回收价格,吸引周边渔民、居民参与回收工作。
文具尺的出生地——位于温州湾附近的龙湾区“蓝海驿站”,近百平方米的空间内,海洋塑料垃圾被规整分类,塑料瓶、PE渔盘、ABS浮球、PA白色渔网等各自安放,其中塑料瓶还按白色、绿色等做了细分。“蓝海驿站”工作人员介绍,“这捆塑料瓶净重13千克,现在市场价每千克2.8元,我们这里按每千克3.2元算。”“蓝海驿站”推出后,受到不少渔民欢迎,旧渔网、破缆绳大多塑料质地,使用一两年就会报废,渔民回收售卖还能有笔增收。
驿站里,存储海洋塑料废弃物达到一定量后,会统一运输至“蓝色工厂”加工。整个收集和运输过程实时监控,产生可追溯的二维码,工厂接收后也会同步记录。
“蓝色工厂”:海洋塑料的高值化重生
被称为“蓝色工厂”的瑞安市瑞涵环境资源有限公司,在这里,海洋塑料废弃物将一步步转变成为低碳环保的再生塑料粒子。
“处理海洋塑料比直接回购塑料成本更高、工艺更复杂。”该公司总经理陈文远表示,精细化分类后,下游工厂就能做出更高品质的再生塑料制品。目前该公司已与50多家生产企业合作,将海洋塑料再生材料应用于小家电、汽配、箱包等领域,六成产品销往海外。